笔趣阁

第52章 指南针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地址:www.sdjrxs.com

刷了些娱乐视频,想想自己还有任务呢,苏粒点开搜索栏,输入“指南针”。

四大发明还剩指南针和火药没看过呢,这次先看指南针吧。

给小朋友看的不用太复杂,她得找找。

【指南针,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指南针,是最早辨别方向的器具。它的原身是司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开采矿物的过程中,就发现了磁石有吸铁的功能。

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利用磁石制造的指南工具——司南。

到了南北朝时期,镇江人祖冲之成功改进了“司南车”,但是司南和司南车都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在强烈振动和高温时容易失去磁向,指南效果也就比较差。

应当说,真正用人造磁铁完成指南针装置的,是在北宋时期。

据《武经总要》记载,当时用人造磁铁片做成的“指南鱼”可以浮在水面自由转动,鱼头会灵敏地指向南方。

后经实验改进,把鱼形变成针状,指南针就在这个基础上被创造了出来。

北宋科学家沈括对指南针的制作和改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对指南针的制作办法做了4种不同的实验,最终用蜡将磁针粘在了丝线上挂起来,既不易脱落又能稳定的指示方向。

沈括还在制作指南针的过程中发现了“磁偏角”,这是磁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直到400年后,欧洲人才有关于这一现象的记载。

指南针的发现,让海上丝绸之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宋代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新通道。

由于宋代航海指南技术的发展,彼时的海船已普遍使用罗盘指南针代替指南车,在航海导航中测定方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加上造船技术的先进鼎盛,熟练掌握航海工具和天文水文知识等,开阔了海上航行的视野,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兴盛,为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也正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使北宋时的开封成为了八方争凑,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

也正是在宋代,指南针传入到了国外,从此在指南针的指引下,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才在海外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的贸易市场,使近代世界连成一体。

正是有了指南针的指引,哥伦布才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才能够进行环球航行。

欧洲人的视野,因此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

不得不说,指南针是北宋时期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最巨大的贡献之一。

而我们比较着名的航海行动。就是明成祖朱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船队武力值非常高,在当时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有记载,他在下西洋的过程中打了三场战役,每一仗都是大胜。明朝水兵的军力对于这些土着小国家来说,简直就是摧枯拉朽。

但即便如此,明朝并没有与东南亚诸地建立起长期的往来关系,也没有对其土地上的资源进行勘探和开采。

因为,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只是为了扬大明国威,政治意义比较大,贸易都是顺带而为之的。

仅仅是顺带为之,也给大明带来了不少的财富。

但花费了重金,建造了这么多这么大的船队,成本巨大,平均出航每次耗费六百万两白银,去了整整七次,只是为了扬名,似乎是有那么点不划算的。

本来永乐大帝有机会开启大明的海上霸权之路,华夏也有可能进入到海上争霸的队伍里,可惜永乐过后,再无规模如此大的海上行动,明朝逐渐实施海禁,到了清朝,更不用说了。

或许由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因素,东西对于海外的态度截然不同。

欧洲的航海时代,本质上就是通过海洋对外探险以及对外扩张的殖民时代。

15世纪到16世纪,葡萄牙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仅在东亚和东南亚就包括了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南部的马六甲、甚至是中国澳门地区等地。

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了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荷兰后来居上,在争抢殖-民地和贸易据点的步伐上,很快超越了西班牙和葡萄牙。

原来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地盘,许多都落入荷兰之手。17世纪期,也就是清朝初期的时候,荷兰的全球霸权如日中天。

挂有荷兰三色旗的一万余艘商船航行在世界五大洋上,比英法德等国的商船总数都要多。

接下来,就是英法德了。

他们在全球殖-民的道路上粉墨登场。欧洲的国家大家也都知道,本土不大,但是他们在全球的殖-民地却非常的大。

他们从殖-民地里掠夺了无数的资源和财富,用于本土的发展,这些资源和财富甚至让他们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享受着余荫。】

不是吧,她只是来看个科普视频,怎么还扎心了。

苏粒叹了口气,所以这个世界真的很离谱,有道德反而是原罪了,世界就是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角斗场。

评论区

网友a:四大发明有三个是在宋朝,宋朝是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但是他重文轻武了,最后被灭国,令人惋惜。

回复

(宋朝的武力值其实在当时世界上是不弱的,只是和宋朝统治有关,而且金和蒙古也很强)

(这就是为啥国内汉唐文化兴盛,而宋文化相比之下较少提及。按道理北宋时期,经济文化到了巅峰,可后人仍然认为宋就是个屈辱的朝代。)

(文明不光是艺术文化科技,军事文明也是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

(宋朝说他强吧,四面谁都能欺负下他,说他弱吧,面对蒙古铁骑,算是所有陆地国家里撑得最久的了[捂脸])

(宋的武学、兵学,水平不算低,武经七书都是常规教材,武将肯定不至于没脑子,主要是将兵不熟,实战拉胯)

(呵呵,不拉胯的不是得不到重用就是被皇帝杀了)

(北宋有有史以来最大的杀器,那就是周边所有国家皆用宋钱,那是通用货币,可惜没有利用起来……)

网友b:指南针就是古代路痴的福音(捂嘴)

网友c:欧洲是探索和贸易,明朝郑和是王权霸业政治威慑。

回复

(郑和,三保太监,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吓”西洋[狗头])

(冷知识,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规模还大。)

(大小船只三千有余,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望无际的大船航行而来,对南海这些国家的震撼)

(朱棣对他的信任和支持还有大明强大的国力给足了他勇气)

(朱棣啊,郑和啊,老祖宗啊,我真的不想学英语了[吐血])

(主要是那个时候没有去调查农业发展状况,要是先祖们知道这些地方种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你猜会怎么样)

(老祖宗糊涂啊![看]老祖宗太实在了。天天想着交流文化,就不能统一文化[看])

(强而不欺,威而不霸)

(一个地球,几百种语言,几百种文字,难道不是分裂,难道不是对嬴先生的背叛吗[看])

(他不就想要一颗长生不老药吗,又不是要天上的星星,为何不能成全他[哭])

(世界上有一半的国家都用英语)

(其实朱棣时期做很多的,整个东南亚政权大都是郑和舰队册封扶植的,很多甚至是汉人移民政权。但后来朱瞻基战略收缩,连越南都放弃了。)

(可惜了,几百年来算最关键的一次拐点,还是我们主动的)

网友d:西方发展就是伴随全球掠夺原始积累发展起来的,只不过历史被他们自己美化了。换个角度来看,科技和工业爆发在欧美,都是靠着全球掠夺原始积累起来的基础。

回复

(物竞天择,丛林法则,这些也是西方人创造出来的概念。这些法则放在动物世界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生硬的套用在人类文明就很不科学,因为人有思想有道德,人有人性不只是有兽性。)

(多亏东方大国,历尽磨难,终是抵住了它们,不让世界将要尽是他们的了[感谢])

——————

秦,嬴政一愣,那个“嬴先生”说的是他他失笑,后人也太看得起他了,就因为“车同轨书同文”就认为他能把整个世界也一统了吗。

可惜他只是一个凡人,精力也有限,需得先管理好大秦,才能步步往外扩张。

看来后人对英语真是怨念颇深,若是真能给他一颗长生不老药就好了。

嬴政也很想永生啊,谁不想永生呢,更何况是他这样大权在握雄心壮志的帝王。

也不知他寿命几何,若是能再长一点,或许他就不必太过心急,对于大秦的未来,能一步一步谋划。

……

汉,刘彻双眼发亮。

后世的恩恩怨怨离他过于遥远,就算想插手也有心无力,但如果汉室更加强大,那些改进的发明创造能更早的运用到合适的地方,或许也能造福后世,让后人有更多的路能走。

这个指南针就很有用啊。比如打匈奴,大漠茫茫,将士们不熟悉路线容易迷路,如果有了这个指南针,我汉军不是事办功倍!

还有之前提到的安息贵霜罗马那些国家,张骞出使西域可能都方便多了。

丝绸之路啊,原来除了陆地,还有海上丝绸之路吗。

造船,绝对要造船,远的就算还去不了,到周边逛逛也不错。

一年三熟的土地诶,农耕大国,对于农业最是敏感,听到一年三熟,不仅刘彻,所有朝臣都激动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绑定生子系统后,绝嗣帝王放肆宠 快穿锦鲤 一心搞事业的我渣了九个反派大佬 如初似锦 武之起源 我真不想搞土嗨啊 桀夫难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