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师的另一面——说说李叔同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地址:www.sdjrxs.com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名为《送别》的歌曲被许多歌手翻唱过,也是声乐课上必唱的曲目。这首歌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歌词如同一首隽永的诗,深情而充满古意,它的词作者就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位在书法、篆刻、诗词、绘画、音乐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厚造诣的奇才——李叔同。

年轻时,李叔同是上海滩上高富帅的翩翩公子,他才华出众却放荡不羁,经常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 年,李叔同的生母王氏病故,他力排众议在家中为母亲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追悼会。没有披麻戴孝,没有痛哭流涕,他命令家人不允许穿白色孝服,全部改穿黑色礼服。他自己则坐在钢琴边,面对中西四百多位来宾自弹自唱怀念母亲的歌曲,把丧礼变成了演唱会。《大公报》对此作了专门报道,称李叔同是“新世界之杰士”。

当时是晚清末年,为探求救国之道,李叔同前往日本留学。在日本,他除了系统学习西方绘画之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组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春柳社曾在东京上演了由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改编的话剧。因为当时话剧刚刚起步,没有女演员,俊朗帅气的李叔同决定:自个儿反串。他剃去胡须,努力节食,并且花重金定做了女式戏服。他所扮演的茶花女惟妙惟肖,在日本引起了轰动,一位日本戏剧评论家对李叔同大加赞赏,他说:“李君的优美、婉丽,绝非本国的演员所能比拟。”

留学归来后,李叔同任教于浙江一师。从此,他脱下西服,穿上长衫,收起了放荡不羁,开始了朴素清苦的教师生活。文化学者马建强在《民国先生》这本书中生动地描绘了李叔同上课时的情景:“每逢上李叔同的音乐课,学生绝不敢迟到,因为上课铃声未响之前,李叔同早已端坐在讲台上恭候学生了:他上半身穿着整齐的马褂,宽广的前额,隆正的鼻梁,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和教学笔记簿、粉笔等,钢琴罩衣卸开,钢琴盖张开,乐谱醒目摆放着,琴头还放着一只时表,静静地闪着光。待学生坐定后,他起立深深一鞠躬,便开始上课。”

在一般学校里,最受重视的是英语、语文和数学三门课,而在浙江一师,李叔同的美术和音乐课却极受学生推崇,用他的同事夏丏尊的话说,那是因为“有人格作背景,好比佛菩萨有‘后光’”。为了推进音乐启蒙,李叔同参与创作了近百首“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就是选用外国的曲谱,再填上中文的词,在当时的新式学堂里教给学生唱。比如《送别》

这首歌的曲调就来自一首美国歌曲,经李叔同填词后在中国广为传唱。

这首歌唱的本是朋友间的挥手道别,却成为了李叔同人生的预兆。他先是对道教发生了兴趣,转而研究佛法。 年, 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剃度出家,告别了世俗生活,法号“弘一”。此后他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面对这样一个奇特而精彩的生命,我们似乎只能惊叹。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曾说过一段话,概括了他的人生,他说:“(李叔同)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魔尊的女奴 一厘米温差 纵横卷 神医小狂妃:皇叔,宠不停! 穿越成侯 我氪命就无敌 清末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