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观花行乐图》与雍正继位之谜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地址:www.sdjrxs.com

今天我们借一幅绘画来聊聊雍正即位之谜,这幅画原名叫做《雍正帝观花行乐图》。画面上,春光明媚,鲜花怒放,雍正皇帝手持灵芝,在大臣护卫的簇拥下端坐着赏花。要说春游,那可是件轻松欢乐的事儿,通常我们都会穿套休闲装什么的,可奇怪的是,画面上的人物却全都是正冠素服,而且个个面色凝重,这是为什么呢?在画中还有一位少年,他穿着“黄袍”,盘腿坐在雍正帝的右前方,而他正是我们理解这幅画作的关键人物。

这位少年的服饰可是大有讲究,这种黄中略微带点儿绿的颜色称为秋香色,在清朝初年这种颜色除了皇帝和皇后外只有一个人可以穿,那就是皇太子。没错,这个少年就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弘历,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乾隆皇帝。在《甄嬛传》中这位四阿哥因为是宫女所生,因此很不受雍正的待见,常年冷落在圆明园里。这个剧情实在有点扯,事实上弘历很受他的爷爷康熙器重,甚至有人揣测,康熙之所以将皇位传给雍正就是因为看上了弘历。有据可查的是,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就是在圆明园内的牡丹台。

公元 年的春天,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请父皇康熙来观赏牡丹,十二岁的弘历奉命作陪。他的聪明伶俐给爷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多久康熙便下旨将弘历带回宫中亲自抚养。弘历当了皇帝之后,写了很多首关于牡丹台的“纪恩”诗,纪念的就是爷爷对他的赏识抚育之恩。

祖孙三人在牡丹台的这次相聚并非偶然,而是由雍正精心策划的。乾隆晚年在一首诗作的自注中写道:“康熙六十一年我十一岁,随皇考至山庄观莲所廊下,皇考命我背诵所读经书,不遗一字。当时皇祖近侍皆在旁环听,都很惊异。皇考始有心奏皇祖令我随侍学习。”这件事情发生在“牡丹台赏花”的前一年,雍正要求弘历在康熙的近臣面前展现才华,并有心奏请康熙将弘历放到身边培养历练。从中便可看出,“牡丹台赏花”不过是雍正送子入宫这一计划的继续与落实。

他的苦心没有白费,弘历博得了祖父的欢心,成为雍正竞争皇帝岗位过程中重要的砝码。

我们再回到那幅画上,盛开的牡丹,重叠的层石,都清楚地表明画作描绘的场景正是康雍乾三帝相会的所在——圆明园牡丹台。问题在于,这画面上怎么只有雍正和弘历,康熙爷上哪儿去了呢?答案是,天上。这幅画绘制于 年,也就是康熙皇帝去世的一年半之后。

雍正率领弘历及诸大臣到牡丹台并非是春游赏花,而是为了祭奠康熙。古人服丧要 个月,由于此时还在丧期内,所以画中人物都是正冠素服。而弘历之所以穿着代表皇太子身份的秋香色服装,也是别有用意的。史家过去认为雍正实行的是“秘密建储”,也就是将继承人的名字密封于锦匣藏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后。事实上,所谓的“秘密”不是徒有虚名,雍 正在即位之初的很多公开场合都对弘历的继承人身份做了明示,当然了,这也是为了告诉臣民,自己的继位也是合法的。

这幅画作本身没有名字,后人依惯例取名叫《观花行乐图》,认为只是寻常的赏春之作,直到最近才有专家提出异议,这幅画其实与“行乐”并无关系,而是一幅纪实性的政治宣传画,就有学者说,改名为《牡丹台纪恩图》,或许更加贴切。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 游戏我为神 罗刹郡主之丑女也销魂 王的黑道宠妻:军火狂后 逆天凤变:绝世农女不入宫 乱世情缘 绝地求生之老兵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