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92章 君前陈述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地址:www.sdjrxs.com

文德殿内,气氛凝重。景泰帝端坐上首,目光如刀,扫过下方争吵不休的臣子们,面色阴沉。帝王的威仪让殿内有了一种山雨欲至风满楼的压抑。

过往,景泰帝习惯于欣赏臣子们在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他只需不动声色看着,于暗处稍稍搅动风云,便能坐收渔翁之利。

玩弄权术,制衡权臣,拿捏人心,是他最得意的帝王之术。

然而此刻,面对熟悉的场景,他的心底却涌起一股莫名的焦躁。

今年的大雪与往年不同,南北先后发生雪灾,连燕京都淹没于一片白色之中。

身为守成之主,景泰帝无需开疆拓土,专注于玩弄朝堂人心。可天威之下,他不得不诚惶诚恐。

大瑞朝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大雪灾了,祖宗基业不能在自己手里出现闪失。景泰帝感受到了身上的压力,这种压力与他壮年时与崔氏权臣相斗的压力并不一样。

如今的压力,无关权谋,而是来自上天,来自苍生,也来自祖宗们冥冥之中的威视。

从昨天到现在,他给朝臣们留了一天时间商讨对策。同时,他也派出自己嫡系人马飞鸟卫去各处明察暗访。实际情况比奏折中描述的还要糟糕。

收到飞鸟卫密报,景泰帝一大早便怒火中烧,此刻听着几个老臣互相推诿、争吵不休,更是觉得忍无可忍。

就在他即将爆发之际,一个清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闷的局面。

“父皇,儿臣有事要奏。”

李泓暄站了出来,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模样。

六小王爷和上辈子初入职场的杨芸儿有一个相似点,那便是都有一点耿直在身上的。

此时,若换成八狐狸在场,必定是要等这几位前辈老臣吵闹完数个回合,各方都进入疲态,而景泰帝的态度也被琢磨地差不多后,才会笃定发言。

可六小王爷性子急,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已经等不下去了。

尤其是看着郑尚书与毛大人文绉绉的对骂,实在耽误事,故而李泓暄选择直接出列发声,生生截断了两位大人的互怼。

六小王爷,果然头铁!

这可都是朝中老臣,都能算得上李泓暄的长辈了。且如今六小王爷不过是观政,并未领实务,一时间殿内大臣看着李泓暄的目光相当不善。

不过,看到儿子此时站了出来,景泰帝脸上的阴云却微微散去了一些。

李泓暄踏步上前,稳稳行了一礼。

“父皇容禀,依儿臣之见,燕京救灾之策,应同时兼顾当下应急需求和减少未来对春耕影响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当下救急护百姓性命,春耕春播保百姓生计,两者均关乎大瑞百姓福祉与安稳,都轻忽不得。”

李泓暄开篇便定了大方向。被打断的毛大人憋了一肚子气,轻哼一声,大方向谁不知道,还需要你小子说关键是后续的执行细节,极其繁琐。只有先把前头责任推一推,把水搅浑,后面的麻烦事才能拖人一起担着,你个毛头小子直愣愣汇报,懂些什么

李泓暄恍若未觉顿了顿,继续道:

“针对当前灾害,我们应迅速行动,勘灾和救助可以同步进行,万不可等待……选择受灾村庄附近的寺庙、祠堂等作为临时安置点,设粥棚施粥,同时组织人手帮助灾民修葺房屋,让他们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周边村庄以及城内民房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加固危房,以防止雪灾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多无谓的损失。……”

李泓暄的语气愈发坚定,气场也显得颇为胸有成竹:

“然,荒政不能止步于眼前,须有万全准备的后手。若农田积雪难消,必将影响春播进度,因此需提前组织人力清理田间积雪,并对受灾的冬小麦进行统计,以便在春耕时及时补苗,安排相应赈济。与此同时,田间灌溉沟渠也需要重新修整疏通,特别是底洼地和不易排水处,易滋生虫害,不可不防。对于因灾死亡的畜禽,也需及时妥善处理,以防出现疫病。……”

从昨晚开始,李泓暄认认真真和罗叔就救灾章程做了好几轮讨论。罗子昂耐着性子将之前准备好的内容一一为李泓暄详细解说,故而六小皇子此番殿前陈述,是做了充分准备的。

他的发言不仅内容详实、逻辑严密,还结合了过往百年大雪灾的案例进行利弊分析,极具说服力。此时连挑剔的司农寺卿毛大人脸上也露出了赞许的神色,看起来这小子肚子里还是有点货的。

主要思路陈述完毕后,李泓暄清了清嗓子,提高了音量,总结道:“救灾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齐心协力。父皇,儿臣到底经验不足,浅薄之言,还需诸位大臣指点,儿臣愿尽绵薄之力,配合各位。雪灾虽无情,但人间有爱。此时,我们与其纠结于过去的防范失误,不如放眼未来,集中精力讨论如何将损失降至最低。”

这最后一句话,原是上午杨芸儿的评价。李泓暄听后深以为然,此时便顺手拈来,为自己的陈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一边说一边朝着周边老臣们拱手施礼。

最后几句话为之前争论不休的大臣们挽回了些许颜面,众人对这位初露锋芒的小王爷不禁又恢复了几分好感。

景泰帝听后也感到老怀甚慰,正欲开口称赞,却不料稍作停顿的李泓暄,又开始新一轮的进言。

“父皇,如今南北皆为雪灾所困,国库吃紧。儿臣有一计,可解朝廷之难。”李泓暄眼中光芒闪烁,难掩跃跃欲试之色。

“哦你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景泰帝不再清亮的眼神中闪过一缕光,李泓暄今日的表现像极了自己少时意气风发的样子,只可惜自己当年被权臣们压着,无人回护,直碰得头破血流。若这个儿子有闯劲,自己倒是可以护他一程,以弥补当年之憾。

景泰帝脸上写满老父亲的期待,等待着儿子接下来的表现。

郑尚书和毛大人互相瞄了对方几眼,再看了看周边,这几位心思活络的老臣已经在快速计算了自己于其中最少需要承担多少责任,同时可以最多将多少担子推到别的部门。

老臣们心下多多少少都有些盘算,李泓暄方才的发言,虽详尽明晰,方案却只算中规中矩,不过胜在周全,于他的年纪能考虑的如此全面,已是不易,不知接下来是否还有新的妙招可为破局之法。

帝王看群臣的闹剧,臣子何尝不再看帝王家的好戏。

“儿臣建议,可发动京中富户与大族共同参与赈灾。他们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凡参与赈灾者,朝廷皆可给予一定的嘉奖。此举既能减缓朝廷的压力,又能彰显父皇的仁德与恩泽。”李泓暄的声音在殿堂中回荡。

此言一出,底下已有人开始皱眉思索,这难道是要他们出血但可以拿到多少补偿

老狐狸们心里开始开始嘀咕,李泓暄的发言却还在继续:

“大瑞朝自开国以来,便重视商业发展,燕京城中更是富户云集。如有商户愿意捐赠钱物,儿臣建议可根据其捐赠金额折算成相应的税收优惠。商人重利,如此一来,既可激发他们的捐赠热情,又能为朝廷节省部分开支,实现多赢之局。”

说着,李泓暄从袖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细则方案,双手恭敬地呈递给景泰帝,并郑重地说道:

“儿臣愿以身作则,府中已赶制出大量棉衣可供发放给近郊灾民。同时王府也会抽调侍卫仆从协助灾民修缮房屋,并捐赠钱粮设立粥棚施粥。”

景泰帝接过方案细看之后,不由拍案称赞道:“妙哉,用捐赠抵税,泓暄此言甚合朕意!你既有此心又有此策真乃朕之福祉、百姓之幸事啊!”

殿内,老臣们的脸色如同调色盘一般丰富多彩。

有识货的,为这位年轻皇子的睿智与果敢而暗暗叫好;

也有老臣听闻要让他们出钱出力,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显然心有不悦;

还有一些掐指一算,发现他们的工作量将会增加,当即盘算着如何巧妙推脱;

更有些老臣,自恃资历深厚,却不料被这位年轻皇子抢了先,一时间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一众老狐狸们神情变化仿佛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大戏。

然而,景泰帝选择性忽略殿下老臣们的反应,爽快地拍板,准!

不过,考虑到李泓暄在朝政上的经验尚浅,一应常规事务依旧由各部大臣主持。而京城的募捐活动以及粥厂的设置,则交由李泓暄全权负责,并给予他按需抽调人手的权利。

此外,商税减免这一创新之举,则由六小王爷与商税监共同商讨实施方案。

这一决定让李泓暄倍感振奋,是时候大展身手了!一定要办好此事,为朝廷解忧,为百姓造福。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高铁之路 快穿:在狗血的全世界路过 随身空间:我穿越到异世当毒妃 这个明星画风不对 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 兽血夫君:疼妻法则 星河知我意